研究财富起源的学说。
比如说我是种植土豆的农民,我的土里有很多很多土豆。
我想把我的土豆换成西红柿,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首先我得找到一个种植西红柿的农民,用我手里的土豆换他的西红柿,这个叫做交易。
但某天我突然不想吃西红柿了,我想吃茄子,所以我也得重新找一个种植茄子的农民,用我的土豆换他的茄子。
发现没有,以物换物的交易过程很麻烦,如果我想用我的土豆换一颗螺丝,是不是又得重新找卖家?
所以这时候货币就出来了。货币只是一种特殊的货物,本质上是以物换物。货币可以是石头,可以是一张纸,也可以是手机里的一串数字。
货币一定要有人用它才是有用的,否则就只是一张纸而已;而且货币一定要经用才行,不能今天用了明天就烂了。
所有人把手里的货物换成货币,然后通过货币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这大大缩减了交易的流程,促进了交易。
有了货币之后,交易方便了许多,交易双方不用面对面交换,多出个中间商来。以前我得跑几公里之外的地方交换东西,现在只需要跑到菜市场就可以买了,因为有中间商把货物运到我家门口卖给我。
纯手机打,这个题目挺有意思,太晚了改日再写。
Constraint Optimisation: 在选择有限的前提下,最大化效益
经济无非是你需要什么,你能生产什么的问题扩大到社会需要什么,社会能生产什么的问题。
生产力过剩,需求不足,自然就发生了下岗和倒闭潮。
生产力不足,需求过剩,自然就发生了商品价格推升和资产泡沫化。
发展经济就是在需求旺盛的时候提高生产力,就会产生经济繁荣。
生产力怎么提升呢?扩大规模和技术升级。扩大规模解决了就业问题,技术升级解决的生产效率问题。
社会人员专业化分工就是技术升级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人越专精效率也就越高,效率越高生产力也就越强盛。当人人都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就会急剧增加,导致社会财富也急剧增加,财富是通过生产而来的,实物和服务是财富,货币不是财富,而是财富价值的一种量化体现形式,生产率高于货币发行速度,那么货币就增值,通缩产生了。相反生产率低于货币的发行速度,货币就贬值,通胀产生了。
如果嫌当前经济发展速度还是慢怎么办呢?那就需要加财务杠杆,也就是所谓的负债经营,信贷就出现了。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并降低授信条件,吸引企业家扩大产业规模。这个过程银行通过信贷从企业中按时收取利息,企业有钱了就能加厂房和人员,生产更多商品。
在经济繁荣发展的时候,政府,商业银行,人民都是三赢的。
民营企业增加让政府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和财政收入;商业银行盘活了自己的储备资金,可以通过信贷稳定获取利润;人民通过参加工作参与生产领到了工资,这部分工资又投入市场进行消费,最后就形成一个经济增长的正循环。
而当出现经济过度繁荣会怎样呢?
首先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了,因为信贷宽松的政策,一定会导致部分垃圾债出现,这是银行债务违约风险加大,那么就逼迫商业银行不得不提高授信门槛和贷款利息。当银行贷款难度增加了,社会投资就会降低,此时就会导致就去杠杆化的出现。这时候经济繁荣的时候企业负债经营的弊端就开始出现了。
首先倒闭的是以债养债的极高负债的企业,因为他们的财务杠杆最高,所以死的最快。这部分企业死了,就会产生一部分连锁反应,因为这部分企业可能是另外一部分企业的客户,另外一部分企业的应收账款拿不回来,就会导致现金流出现问题,而银行借贷又收缩了,那么要么就因为现金流支撑不下去导致企业倒闭,要么就寻找民间借贷(影子银行)去暂时顶住压力。但是当大面积的不良资产企业倒闭潮出现,一定会造成连锁踩踏,优质企业也会跟着受到牵连,这时候经济下行就出现了。
大量的高负债企业开始进行破产清算,失业率上升了,由于失业率上升导致社会消费水平下降,消费水平下降那么其他企业的收入也会跟着下降,此时倒逼企业缩减产能和进行企业人员结构改革,更多的人失业了,然后进一步的导致消费不足。
信贷投资的口子被银行因为预防债务违约风险扩大而收紧,导致高负债企业破产,企业破产导致失业率上升,失业率上升导致消费不足,消费不足导致其他企业收入下滑,其他企业收入下滑导致产能缩减和人员精简,又进一步导致经济衰退。而压在企业身上的银行债务却并没有降低,企业还是要每个月按时付给银行部分本金和利息。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量没有顶住流动性危机和负债经营压力的企业倒闭了,裸泳者浮上水面。此时经济开始重建,银行不良资产要么被打包卖掉,要么就直接成为坏账,新一轮的信贷周期开始浮上水面,刺激经济重新进入上行轨道。
经济一词最原始的含义是节约。例如,“纯电车比燃油车经济”,“自己买食材在家做饭经济”。经济学英文是economics,来源于古希腊语oeconomicus,最初的意思是家庭(庄园)的经营和管理,更接近于现代所使用的企业管理的含义。这里“经济”的含义就是节约。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诸环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资本家追逐利润,工人被榨取剩余价值。资本家在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时候要考虑成本核算,也是节约的问题。
经济人、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就是市场参与各方都是追求利益的。消费者在一定预算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是“节约”的问题。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或最小成本最大产量或最大产量最小成本,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讲的还是节约的问题。很多场合普遍使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法讲究的仍然是节约。
1615年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安东尼·孟克列勤著了一本书,名为《献给国王和皇太后的政治经济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经济学之前冠以“政治”一词。其本意并非是政治+经济,而是说这是一门从国王和皇太后角度认识“经济”问题的学问。之后“政治经济学”一词沿用至今。例如大卫·李嘉图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1820年《政治经济学原理》、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纲要》、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等等。当今权威的经济学期刊之一名为《政治经济学评论》(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在中国,“经济”一词被赋予现代的含义,从谁开始我没有考证,但在古汉语中有“经世济民”之说,可能是经济一词的来源,其实汉语中的“经济”一词或许更符合现代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是行为主体的经济人行为合并为整体的表现;产业经济是产业参与者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或竞争或垄断等产业组织问题、产业结构问题等。
总的来说,没那么复杂,把“经济”理解为“节约”不会偏差太远,不要把经济学理解得太玄。